【中時電子報】大陸P2P平台吹倒閉風 那台灣勒?業者說...
- 媒體報導
- 2018/07/19
Lmarket債權商城執行長郭錦駩指出,進入網路時代,無論哪個行業,發展週期走得愈來愈快,P2P平台也不例外。(實習記者張志妤攝影)
2018年07月19日 00:03 中時電子報 吳佳晉、實習記者張志妤
中國網路借貸平台 (P2P) 倒閉潮不斷,嚇得存戶紛紛撤資,這個市場規模高達1950億美元的行業正大幅萎縮,反觀台灣發展P2P平台相對緩慢,未來到底如何發展?有沒有可能走上跟中國一樣的路?Lmarket債權商城執行長郭錦駩指出,進入網路時代,無論哪個行業,發展週期走得愈來愈快,P2P平台也不例外。
記者問(以下簡稱問): 隨著越來越多競爭者投入,行業平均收益率逐步下降,中國P2P平台近日掀起倒閉潮,您認為台灣未來是否也會面臨同樣的情形?
郭錦駩(以下簡稱答): 一定會有,這處於正常發展, 由於2016年中國祭出P2P平台監督管理政策,升高了業者營運成本、再加上商業競爭市場加劇,中國P2P平台正處於一波淘汰期。事實上,在管制政策出現之前,商業競爭就很激烈。進入網路時代,無論是哪個行業,發展週期都走得愈來愈快,P2P平台也不例外。
問: 近期,金管會積極推動純網銀,認為純網銀並非傳統銀行的新威脅,而是希望藉由開放純網銀產生「鯰魚效應」加強金融業服務與競爭力,您如何看待這件事?
答:目前看起來,比較偏向朝銀行網路化邁進,因為從相關規範來看,純網銀與傳統銀行的規範是相同。
但傳統銀行與純網銀最大差別在於,資本額規範與存放款利差,使用者對網路銀行的期待,是放款利率要比傳統銀行低、存款利率比傳統銀行高,若是存放款利差沒有大過於傳統銀行,但卻要和傳統銀行遵行一樣的嚴格規範,純網銀勢必需要去拉大額存款、放款,而這樣做法等同走回現型銀行的老路,就可能違背透過純網銀推動小額、多筆業務的初衷。
而政府對純網銀持積極態度,也對其他金融科技業者有幫助,讓更多人認知到網路可以做的事越來越多,減低民眾疑慮,讓民眾更信任業者,業者花在解釋和消除民眾疑慮的時間成本就會少很多。
問: 近年來,政府積極推動電子支付,希望迎頭趕上中國,但大多數的台灣人因習慣使用現金而對電子支付無感,甚至有人質疑,台灣根本不適合推動電子支付。金融科技百百種,但究竟甚麼樣的應用,才適合台灣呢?
答:支付是商業行為最基本,沒有國家不需要,但台灣電子支付發展之所以緩慢,原因在於,對使用者來說,使用電子支付系統需要多許多道程序,也比使用信用卡還慢,變得沒吸引力。對商家來說,採用電子支付的規範門檻太高、限制也多,再加上正在起步階段,如果民眾使用量不夠大,成本根本降不下來,這也讓商家對電子支付系統興趣缺缺。
問: 你曾經提過,台灣的金融科技產業有兩條可選路線,第一條是務實主義,一步一腳印,但最後結果可能不夠快、作太少,被國外科技大廠全面入侵,抑或冒可能犯錯的風險,賭上革命性的跳躍成就產業全新篇章;兩者各有利弊。可以詳細說明兩條路的利弊,以及台灣如何評估該走哪條路?
答: 在整體社會風氣偏保守的情況下,台灣金融科技發展,多半得從模仿他國開始,再加上許多商業模式在國外也發展多年,有前例參考,從較穩定、避免系統性風險發生的領域開始,像是借貸、支付可能是較恰當的選擇。
問:由於網路駭客的威脅,以及對於保護公司、個人客戶敏感性財務資料的要求,資訊安全是監管單位關注的焦點,任何資料的洩漏,不論多小,都可能毀掉一個金融科技公司的聲譽,您認為金融科技公司,對此風險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?
答: 絕對不可能單靠資安抵擋駭客的威脅,也不能只依賴資安工程,企業本身的作業程序控管也相當重要,內部員工的完整教育訓練也很重要,以L market債權商城為例就是採用第三方價金託管,將金流與組織本身分開,並確保,就算單一系統被攻破,駭客也不會因竄改資料,而輕易拿到匯款
問: 全球都在瘋「區塊鏈」,金管會也鼓勵金融業投入區塊鏈創新,究竟區塊鏈是夢想還是騙局?您怎麼看這件事呢?
答: 區塊鏈應用無所不在,但要引進哪個產業就是大學問,區塊鏈主要在解決多方共同信任的問題,也並非所有產業都適用,對於某些產業來說單邊反而更有效,像是區塊鏈導入支付,交易大部分不適合,因為需要多方共同驗證,會使交易的速度變慢。
問: 創立「L market債權商城」時,是甚麼原因,促使你決定以提供 ”不動產” 擔保債權轉讓媒合為核心業務?
答:台灣常見像是銀行、租賃公司的金融機構借貸,但小額借貸及P2P型式卻很少見, 選定”不動產” 擔保債權轉讓作為核心業務,原因在於不動產較穩定,屬於登記制財產、借貸清楚,「房子不會跑掉」最清楚透明,也較不受爭議。
問: 法條擋住的不是詐騙,而是新創業者的路?
答: 法規為了攔住詐騙人士,而設下障礙,但卻擋住了新創業者的去路,讓正規做事的人很難繞過去。
新創最大的難題就是提出自己「合法」,因為根本沒有一條法律可以證明合法,大部分商業行為也沒有定義甚麼合法,真正大家要問的是有哪裡不合法才對。
杜絕詐騙雖難,但只要政府願意扮演教育者的角色,並傳達充足資訊,教導民眾如何分辨詐騙,讓民眾建立正確的意識,就不必為了防詐騙,設下不必要的障礙,新創才有機會能夠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。
出處連結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80719000006-260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