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時電子報】顧立雄要興利 小民有話要說

金融產業要「興利」,應「設底線、不設上限」,對於不違反法令的金融創新業務及服務,採開放原則,有效監管及評鑑,正是金融新創業者們期盼的政策走向。

  • 名家觀點
  • 2017/09/22

2017年09月22日 09:00 中時電子報 債權商城CEO/郭錦駩、吳佳晉/編輯整理

 


 
顧立雄  圖/本報資料照片

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提出監理與產業保持「一個手臂的距離」,開放數位悠遊卡、放寬銀行辦理外國債券自營業務的附條件交易限額,都朝「興利」方向走。

身為新創Fintech業者,對於金融創新跟業務開放,提出四點個人淺見:


一、其他國家已運行並無違反法令之金融創新業務,以開放為原則。

二、創新金融服務或產品採總量管制,個體採限量管控。

三、建立金融創新風險及經營評鑑或資訊透明機制。

四、視情況依據評鑑機制採分級管理,分期調整業務規模。

十年前的雙卡風暴,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,銀行一窩蜂地推展「信用卡」及「現金卡」,造成「消費金融泡沫」,原因就在總量管制及限量管控的機制尚未建立,若當時對信用貸款發行量進行總量管制、分級管理,調整其業務規模,相信不致產生如此廣泛的風波。追究其肇因,應歸咎於現金卡的濫發,但社會輿論卻演變成現金卡「開放」而導致,金融監理制度順理成章趨向保守-「少開放,少出錯。」

對於無違反法令之金融創新業務及服務,採開放原則下只規定什麼不能做,可避免過去金融監管採正面表列,整體金融創新發展礙手礙腳;作好總量管制,再逐步檢討,分階段放寬,避免潛藏的系統性風險。如此兼程並進,「設底線、不設上限」,正是金融新創業者們引頸期盼的政策走向。

 

出處連結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70922000008-2604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