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名家觀點》 2018 中國P2P走向何方

國際支付品牌(Apple Pay、Samsung Pay、Android Pay、Line pay)迅速佔據台灣行動支付版圖,壓縮本土行動支付品牌成長空間;想在網路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,台灣行動支付必須突圍而出。

  • 名家觀點
  • 2018/01/15

2018年01月15日 09:34 中時電子報 吳佳晉/編輯整理、文/郭錦駩(債權商城CEO)


 
中國P2P市場經過「假創新、真吸血」的震撼教育後,今年可望邁向良性發展。(新華社)

 

中國P2P網貸行業在監管、整頓等主要合規政策落地後,據有效數據顯示,截至2017年底,運營平台為1931家,相比2016年減少517家。預計2018年網貸平台將進一步下降,估測年底或將跌至800家左右。

銀監會P2P網絡借貸風險整治工作小組在2017年末,下發驗收工作通知(下稱通知),明訂“明確標準、嚴格把關、積極穩妥”的原則,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前,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備案登記工作,6月底前要全數完成;事實上,網貸監管政策已經非常明確,此「通知」不過是律定了時間表,相信將加速平台整改,2018年對現行網貸平台而言,完成備案將是第一要務。


近幾年,中國網貸行業充斥著各式藉「金融創新」之名、形高利貸之實的網路現金貸,引起輿論波瀾、爭議不斷,銀監會自去年(2017年)2月起針對網貸行業發布的種種監管機制、政策,包含了『《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》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》、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》、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》』等組成網貸行業“1+3”體系,雷厲風行建構網貸風險攔截網;以時序看來,2018年6月底前就是所有網貸平台能否披上正規軍戰袍的最終大考,而無法備案的平台,按照監管要求可能就此封網,對網貸平台來說此戰可謂是背水一戰。

市場經過一波「假創新、真吸血」的震撼教育後,趨向冷靜、理性,隨著官方重磅政策發酵而形成的「收益降低」、「信息中介」、「重視風控」的風向球,則成為後網貸時期平台合規發展的圭臬,隨着備案的落地,中小平台面臨釜底抽薪的窘境,預計將加快併購的速度,而2018年網貸行業集中程度,亦將持續上升。

 

出處連結: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80115001841-260410